首页  /  专家观点  /  正文

专家观点

佘双好:在服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   

发布时间 : 2019-07-05        作者:    来源 : 《理论与改革》     浏览次数 :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结合起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基本经验。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同向同行,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区别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特色和优势。认真总结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内在关系,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推进学科建设,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应有之义。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伴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而成长

虽然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对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培养马克思主义教育和研究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毫无疑问,它最初直接起因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是应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需要而诞生和发展的。改革开放以前,虽然高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也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支撑,但真正萌生用学科建设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思想,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以后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进程而产生的。1998年,在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98方案”的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被提升到学科建设的高度,开启了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伴相生的进程。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简称5号文件),明确提出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任务:“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所依托的学科是我国特有的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开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为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提供了依据。同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下发《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正式诞生。201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自觉地把学科研究方向凝聚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服务上来,并将其中的重大问题纳入学科建设规划,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学科专业建设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管理紧密结合,统筹规划、整体部署、统一实施。用学科专业建设成果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增强说服力、感染力和亲和力。”此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首要任务是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服务”成为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核心指标。2018年,教育部下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要求》明确要求:“要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相应二级学科开展科学研究,凝练形成与所教课程紧密相关的科研方向,深入研究课程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诞生和发展的历程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伴而生,共同成长,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需要孕育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又反过来支撑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在服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形成自身的特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在服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不同的特点。

一是学科分化与综合相统一的特点。学科产生是科学分化的产物,学科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是否具有专门的研究对象和领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分门别类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科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从整体综合的角度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具有分化与综合相统一的特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综合性特点,既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内在规律相适应,同时也反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客观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其综合性:新课程方案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并增加科学社会主义方面内容,整合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综合,合为一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后改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有机整合成一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同时增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充分体现了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到基本原理发展、再到基本原理运用的逻辑演进思路,充分体现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课程建设特点,课程建设的这个特点从客观上要求学科建设与之相适应。

二是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相统一的特点。学科是以科学作为基础的,科学性是学科存在的客观依据和理由,但同时,任何学科都有其意识形态或价值性的特性。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明确的意识形态属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直接以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我国意识形态旗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其意识形态特性表现更为充分。在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形成了将意识形态性内容通过学科或科学知识体系,以正面系统理论教育回应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用学科和知识体系来回答党的意识形态要求,具有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相统一的特点。

三是专门人才培养与普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相结合的特点。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核心任务,普通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虽然对非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但主要致力于本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相比增加了一个新的特点,即除了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门人才以外,还要对全体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把专门人才的培养与普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结合起来,这样,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不仅需要探讨专门马克思主义专门人才成长规律,而且也要探讨非专业的马克思主义人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提升的问题。在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逐步形成了不同于专业人才培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规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特有的特点。

三、在服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进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相伴相生,在相伴相生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体现了学科建设内在要求。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应紧扣服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这个特色和优势,实现学科建设特色和优势发展。

一是聚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点难点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既是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往往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前沿问题,解决和突破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问题意识的体现,对学科发展具有内在的作用。

二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具有和一般专门人才培养不同的教学规律,它既包含普通教学过程,也包含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同时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过程,具有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规律多种规律叠加的效应,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要探讨非专门人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规律,需要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研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专门领域,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评价论等教学研究,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的把握。

三是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人员是“三位一体”的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队伍建设具有同构性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依靠力量,也是影响和制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程度和水平的重要因素。要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水平,需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

四是建立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身的特殊性,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形成的特色和优势,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呈现出与其他普通哲学社会科学相比的特殊性,建立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身特点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充分反映和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色和优势,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内在需要,也是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必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核心任务,形成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特点的评价机制,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劳动和付出在学科建设中充分体现,更好地促进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的良性发展。

http://www.qstheory.cn/llqikan/2019-07/04/c_1124711782.htm

(来源:《理论与改革》2019年07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