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观点  /  正文

专家观点

邹薇:深刻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

发布时间 : 2019-02-20        作者:    来源 : 《湖北日报》     浏览次数 :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这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重大机遇。这既是对全球经济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的准确研判,也是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的特征和国内外形势的高度概括。我们在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下,要审慎分析国际经济的大势,冷静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坚持做到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要善于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一、世界经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世界经济在过去的一百年间风云变幻,历经了两次世界大战和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石油危机、第二次和第三次产业革命等巨大冲击,逐步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格局。然而目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新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快速发展,无疑是全球经济增长和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一个重要推进因素。特别是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在美国和欧洲发达经济的增长都处于低迷之时,中国经济仍然实现了较为强劲的增长,在全球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度不断提高,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突出,推动着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

其一,中国与美国之间经济规模的差距不断缩小。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是经济规模不断壮大、与发达国家差距持续缩小的过程。1978年中国GDP为2142亿美元,仅占世界总值的2.25%,美国GDP则为23566亿美元,占世界总值的24.72%,中国经济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9%。到2017年中国GDP达到12.24万亿美元,已经达到美国同期GDP的63.11%。纵观世界经济近现代历史,中国在短短40年间所实现的经济增长跨越是前所未有的,中国经济的快速追赶正在改变世界经济中唯有美国经济“一极独大”的格局。

其二,欧洲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持续不振。比较2007年至2017年的人均GDP水平(按当年价格计算),中国人均GDP在此期间的增长率高达217.53%,世界排名由第111位上升到第74位,而许多欧洲国家人均GDP却出现了下滑。在此期间实现了人均GDP正增长的少数欧洲国家,增长率也不尽理想,例如德国增长率为3.89%,波兰19.31%,瑞士27.12%。欧洲国家经济水平下滑,主要源于去工业化、经济空心化,对服务业依赖过大。随着中国等新兴国家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加剧,欧洲发达国家再想靠技术领先优势攫取高额利润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其三,发达阵营与欠发达阵营之间的差距仍在扩大。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发达国家和地区更多地获取了利益,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则更多地付出了代价。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2017年,发达阵营在世界GDP总量中的贡献超过56%,而发展中阵营的占比不足44%。仅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7个国家就占世界GDP的46.43%,该比重较2007年上升了2.53个百分点;在新兴和发展中国家中,印度、巴西、俄罗斯和墨西哥占世界比重分别为2.83%、2.39%、1.8%和1.54%,所占比重较2007年分别下降了2.87、0.41、0.8、0.26个百分点;非洲54个国家GDP总量在世界GDP中占比仅2.7%,较2007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唯有中国的经济增长表现最为亮眼,2017年中国GDP占世界比重接近15%,较2007年上升了8.5个百分点,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历史经验证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波折和动荡的时期,也是充满危机、挑战和机遇的时期,是一些先进国家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也是一些后进国家后来居上,追赶和超越发达国家的关键时期,更是重建世界经济秩序、重塑长期经济发展新路径的关键时期。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在并将长期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高度的一个科学论断。

二、我国改革开放迎来新的重要战略机遇

尽管世界大变局充满着风险与挑战,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主题。中国在解决各种世界性难题中的作用不可替代,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势不可逆转,中国持续较快的经济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在主要科技领域和方向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中国的发展模式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典范。经过4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的改革开放也迎来了新的重要战略机遇。

中国正面临着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我国目前是世界上制造业第一大国,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信息畅通,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坝矗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铁飞驰,巨轮远航,玉兔探月,蛟龙潜海,天堑变通途。但是,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仍然面临低端供给过剩与高端供给不足并存,制造业产量巨大但主要处在价值链中低端的状况。通过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发展动能转换,中国能够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飞跃。

中国正面临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机遇。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目前,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处在关键时期。为此,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必须加快改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低效率的产业体系,加快发展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高效率的现代产业体系;必须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形成产业发展新动能。

中国正面临着建设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战略机遇。目前世界经济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和不平衡性,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给全球化进程、特别是给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带来干扰和冲击。中国积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全球经济稳步发展、共同繁荣和世界和平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中国建立双向开放新格局,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开放型经济站上新台阶,同时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在世界经济政治舞台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

中国正面临着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战略机遇。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改革开放4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万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创造了共同富裕的中国实践。中国正在稳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距离民族复兴的目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志之所趋不可阻,穷山距海不能限,中国正在实现伟大梦想的路上砥砺前行。

三、乘势而上新跨越,推进高质量发展

紧抓重要战略机遇,中央提出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战略方针。对于湖北经济发展围绕“一芯两带三区”谋篇布局,特别是充分把握制造业创新发展、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开放,提供了重要指导。

一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发展新动能。为此,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进中国制造迈向价值链中高端;要稳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制定企业退市、关停并转办法,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和新产业集群形成;要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健全以需求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制;要抓紧布局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科学中心,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开发与产业化制造发展链条;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力度,形成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

二是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挖掘消费与投资潜力。为此,要落实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确保收入增加,增强消费能力;要努力满足最终需求,提升产品质量和改善消费环境,建立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要加快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要发挥关键投资的作用,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

三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空间经济新局面。为此,要统筹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既注重协同推进,又强调差异互补。对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较为发达地区,要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密度和网络化程度,加快创新要素集聚和新的主导产业发展,要推动这些地区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对于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实施长江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修复,努力推动长江经济带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要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提高各类城市的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水平,稳步推进城市化。

四是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形成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为此,要适应国内外市场形势,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制度型开放”体现了我国建立法治化、规范化和符合国际惯例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的新要求新方向;要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保护外商在华合法权益、特别是注重知识产权保护;要加强准入后市场监管,维护公正的市场秩序;要扩大进出口贸易,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要推动对外投资区域、领域的多元化,加强国际产能合作与技术合作。

五是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构建多元化、有活力的市场主体。为此,要深化国资改革国企改革,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公平竞争原则,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完善现有主业管控模式,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要加快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改组一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组建一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铁路、电信、石化、钢铁等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造;要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实施更大幅度的减税降费,加大对其融资的支持力度;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消除隐形壁垒,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发展。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面临世界经济巨大变局,中国处变不惊,稳中求进;善于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加快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扩大高水平开放,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资料来源:湖北学习平台;作者系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湖北日报》2019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