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类2016级博士研究生党支部成立于2016年9月。这个拥有11名党员的支部注重突出博士生特色,坚持创新发展,引领大家共同成长,勇担社会责任。该支部入选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承担的党支部活力创新工程重点项目获评学校一等奖,并荣获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活动“学生党支部工作案例优秀作品”。
建章立制,强化支部管理
支部成立以来,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切实加强支部各项建设,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提升。为建立和健全自身的组织体系,支部在成立之初就建立了各项机制对支部的整体运行进行了规范化与制度化,并且坚持“细化到位、执行到位、检验到位”的措施。在做好支部的“规定动作”之外,还创新性地建立了与学院其他支部的联席会议制度、以党建带团建制度等。
思想引领,锤炼党性修养
在理论学习方面,支部坚持“夯实学习基础、创新学习形式、深化学习内容”。在组织党员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等活动的基础上,支部还创立了“先进人物事迹学习午餐会”;开展赴红色教育基地为支部成员过“第二个生日”;“线上线下学习教育双结合”等已成为常态化的活动,切实让支部党员达到心灵上震撼、精神上洗礼、思想上升华,真正做到“一个支部一面旗,一名党员一盏灯”。自成立以来,支部共开展活动64次,其中现场活动达37次,实现了党员教育“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现场”的有机结合。
练好内功,对话青春信仰
作为博士生,科研任务重。支部坚持抓党建促科研,党员教育与学术研究齐头并进,支部党员要在学术科研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多位成员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专项奖学金等。同时,支部成员在多项国际会议中获得优秀论文奖,承担科研项目40余项,7名成员有出国/境学术交流和联合培养经历。支部成员发表论文44篇(SCI论文20篇、中文核心论文14篇、会议论文10篇,人均4篇)、实用新型/发明专利11项,参加国内/际会议20余次,获相关奖励证书60余份。
服务群众,弘扬奉献精神
在志愿服务方面,支部在坚持定期开展志愿活动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打造活动名片。支部成立以来,共开展志愿活动12次,其中支部成员董祎挈同志献血次数高达60余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在学术、生活以及社会服务的活动中辐射带动了身边的党员和群众,为支部建设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总结推广,打造工作品牌
支部着力打造自己的工作品牌。建立了专属微信群、QQ群与“珞珈星火”微信公众号。其中,“珞珈星火”公众号除了推送涵盖了政治、生活、学习、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时政热点与文化精粹外,还将传统宣传方式(如宣传册等)与“互联网+”新媒体(如MAKA H5、微信推送、官方网站等)宣传方式有机结合,形成了横纵辐射网,扩大了支部建设活动的宣传面、覆盖面。据不完全统计,总浏览量已达20000+次,单篇浏览量高达2200+次。
(稿件报送: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