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巡礼  /  正文

工作巡礼

聚焦报告学透彻 主动担责讲清楚——武汉大学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专家学者座谈会综述

发布时间 : 2017-11-07        作者:    来源 : 马克思主义学院     浏览次数 :

2017年11月2日,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专家学者座谈会。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哲学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20多名专家学者与会,聚焦十九大报告,对于新时代、新思想、新使命、新征程等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一、关于新时代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用三个“意味着”为“新时代”定位,用五个“是”对“新时代”做出了解释。“新时代”是我党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新的历史方位。

有专家指出,“新时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同时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这需要我们从历史意义、基本内涵、主要矛盾、战略部署等方面对“新时代”进行全面深刻的理解。有专家指出,充分理解“新时代”要将其纳入党史、国史的长时段历史坐标系中予以定位和阐释。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构成了我们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和基本动力。而且从揭示唯物史观的真理性和时代价值的角度,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发展了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有专家进一步指出,“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新发展。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报告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的主要矛盾的表述十分准确。这表明我们党对人民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有清晰而深刻的理解。有专家指出,报告在重新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同时,强调了一个“没有改变”和两个“没有变”,也就是说,我党对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定位并没有改变社会发展阶段的性质。可以把现在的主要矛盾看成是原来主要矛盾的“升级版”,是社会主要矛盾的“部分质变”。有学者认为,十九大报告体现了我们党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既“不忘初心”,又对现在有着真切的认识,并立足于过去与现在展望未来。

二、关于新思想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不仅展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而且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专家学者们认识到,“新思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内涵逻辑,主要体现在“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主的基本方略中。有专家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前最重大的理论课题。这一新思想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理论界要加强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有专家指出,“新时代”的“新思想”在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占有异常重要和突显的地位。

也有学者认为,“新思想”所蕴含的十四项方略是价值论、认识论、方法论的有机统一,这不仅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回答,也是对实现什么样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怎样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回答。这表明我们党对国家治理规律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是部署和推进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行动指针。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家治理现代化从“基本实现”到“实现”的新时代征程中,我们将为世界上其他追求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国家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有专家指出,党的十九大修改党章的最大亮点、最突出的历史贡献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有利于全党增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坚定性,有利于全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的重大战略安排,有利于全党学习、遵守、贯彻、维护党章,有利于推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三、关于新使命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十九大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主题的关键词,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担当。

有专家认为,十九大报告中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四个伟大”的相互联系作了明确的阐释,进一步强调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决定性作用。这不仅反映了在“新时代”我们党的使命自觉,也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有专家进一步指出,党的十九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新时代的崇高历史使命所作的新战略安排,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的新部署,既展现了我们党的执政自信,也树立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对新时代的信心。

面对新的历史使命,有专家指出,从“打铁还需自身硬”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表述变化中,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这是党建理论的一个重大创新。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是我们党特质和属性的根本要求。党的建设是一个伟大的系统工程,党的政治建设处于统领位置和首要地位。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对党的其他方面建设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而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贯穿其中的制度建设效果如何,最终也必须落实到政治建设上来。这一党的建设的重大创新,对于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将发挥巨大指导作用。

四、关于新征程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十五年”的阶段安排是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的战略部署。体现了我们党坚忍不拔、锲而不舍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度自信。

有专家指出,发展仍是十九大的中心议题,是新时代、新征程的总基调。报告强调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也提出了未来各项事业建设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些目标的根本保障是发展,报告明确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依靠发展。伴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的变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及主要矛盾的表现形式等都会发生变化,报告指出了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明确提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而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依靠生产力的新的发展,因为发展的不平衡根本上是发展的不充分造成的。报告深入指出,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如果停下发展的脚步,任何问题都解决不了。对于如何发展,报告也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和措施。报告明确我国仍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仍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发展仍是所有发展的基础。要实现持续协调的发展,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以新的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不断推动农村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只要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不断调整和优化结构、不断促进发展方式转型,中国经济发展必会迈上新的台阶。

有专家指出,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在新时代,面对新的历史征程,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是变化大,越是要把统一战线发展好、把统战工作开展好。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和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十九大报告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工作、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做好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以十九大报告精神为指导,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开创统一战线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广泛力量支持。

专家学者们认为,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是中国强起来的必要内容。有专家指出,十九大报告关于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内容丰富、视野宏阔,有许多应当认真学习、深入研究的重要内容,如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问题、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问题等等。同时,报告极为鲜明而强烈地体现出了我国文化建设的主体性、时代性、当下性意识,所论极有理论和现实针对性。我们应该涵养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要结合当今时代条件,立足当代中国现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有学者认为,相比于中国经济、科技、军事大发展所获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绩,提升文化自信,把中国故事讲好、讲出去,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与缺口,这是现今中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中国进入一个全面开放的新时代,一带一路等开放战略从横向空间维度表达了中国对全球化的新定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兴盛,文化自信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在学透彻的基础上,为了将十九大报告精神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拟整体推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丛书,与会专家还就丛书的写作问题进行了初步分工和具体讨论。

校党委副书记沈壮海教授要求,对于十九大精神,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要先学一步,学深学透,担负起教育教学和宣讲的责任,将十九大精神讲清楚;要聚焦报告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新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形成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要以扎实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的实际行动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朱国伟、陆星霖)